双超所
新闻动态

说一些关于写文章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1-26    作者:佟佳谚    来源: yl23455永利官网科学网    浏览次数:    打印


说一些关于写文章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问题

佟佳谚

原以为一年至少更新一次博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想到有时稍微忙一点,生活中的其它事就容易被遗忘,包括朋友的生日等,事后再想起来也只好罢了。当下写博客对我来说已经成了奢侈品,毕竟时间有限。但博文也是我和大家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所以我也很珍惜每次和大家聊天的机会。

言归正转。最近一、两月正是很多朋友忙于写基金申请的时候,觉得在这个时间简单地聊一聊我对撰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看法,也许还有点价值。我的一位朋友,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收到不少求助,都是希望那位朋友为他们的申请文件提出意见。出于一些至今连我自己都弄不明白的原因,我的那位朋友基本会把那些求助文件转发给我,让我给一些意见。朋友交代的事情我也不好问为什么,反正评论一份申请花不了多少时间,于是这些年来我也看了不少文件。现在我比较大的感受就是:虽然我们从小就开始学语文,但大多数的人至今都不知道如何撰写文书。这就是促使我今天写下这篇博文的原因,我想聊聊这个问题。我的那位朋友有时批评我太过严苛,所以有些话如果说得重了,还请各位多指正包涵。

撰写任何一种文书,作者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读者是谁?简单地说,如果我们要对一个人描述我们的研究内容,那么我们的描述方式一定是随着对方学识背景的不同而变化。譬如对一个小学生,我们可能需要比手画脚才能把问题说清楚;但对于一个同领域的专家,我们直接切入研究要点就可以了。可是我看了那么多的申请文书,感觉不少人一上来(研究意义那一块)就开始写报告文学 ,不知道在写给谁看。其实基金的评审不需要被那些新闻上都能看的信息洗脑。这个现象在第一次撰写申请的教师中比较突出,原因我也能理解:很多的申请文书都留有中小学作文训练的痕迹。有的为了拼凑内容,写出来的文字基本是大而空的。申请者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写出来的申请是给同行评审看的,目的是让评审判断该项目是否值得资助,而不是交给作文老师看文章是否摘抄了许多无用的信息。

如果说上面的一个问题只在新人中出现,那么下面一个问题的出现面就比较广了:文书没有组织清楚。无论是句与句还是段与段之间的承接,都没有条理。各种信息重复的、穿插的、错位的等等,一团乱麻,给读者的感觉就是申请者的思维是混乱的,不知道各种信息该如何整理放置。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材料给定了模块,譬如先是项目的立项依据,然后是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等。感觉不少申请者在填写这几个模块的时候,没有思考清楚这些模块为什么存在,为什么这样设置,反正不管是否合适,就是凭自己的感觉把东西塞进去。其实,如果一个申请者很清楚自己的研究工作(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用什么方法,优势在哪里等等),那么只要花一点时间对着模块整理一下思路,完成申请文书就是一气呵成的事情,而且有条有理,不是强拗硬塞的 。这就引出了我想说的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份好的申请文书,从头到尾是连贯的,是能感觉到有一种精神贯穿始终的,所谓胸有成竹,便下笔有神。很多申请者写不出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在写的时候自己的心里没有一个连贯的思路,于是导致了前面说的各种信息重复、穿插、错位。

很多朋友会说,我们关心的不是怎么写,而是研究本身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创新,或者研究的方法对不对,有没有漏洞什么的。其实,研究的价值、创新与方法,与申请者下笔前的思路是息息相关的。试想一下,我们如何判断一项研究有没有创新和价值?同一个研究课题,同行和非同行对其意义和创新会有不同的评价,原因在于同行和非同行对该项目的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不一样。也就是说,一项研究,只有清楚了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有什么优势以后,才能知道意义。而这个“清楚”的过程,正是前面说的申请者在下笔前的思路的问题。研究者如果能从四面八方收集到与该研究相关的信息,那么他们除了能判断一项研究的优劣,更能知道如何添加或修改研究内容,才能使得该研究更有意义和更有创新性,以及使研究方法更科学。也就是说,一个课题选取和设计,必须依赖于研究者处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当所有的信息都在研究者心里一目了然的时候,必然能轻松地处理文书的写作和组织,不会写出一团乱麻,而且意义、创新明确。

不少人找我的朋友寻求修改意见,我看了文书之后总要和我的朋友说,这样的文书不是如何修改的问题,而是申请者是否真正了解他们的研究内容。好一些的、成熟一些的文书,我会和我的朋友转达我具体的意见,譬如研究内容的第3条第2项存在漏洞,或研究手法不严谨等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整个文书是非常不成熟的,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让申请者再整理一下思路。我也想以这句话结束这篇博文:下笔撰写申请文书前请再整理一下思路。




分享到:0